学院新闻

山东理工大学学子勇夺双金!“六融六促”彰显以体育人力量

7月27日至31日,2025年中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甲乙组)在天津盛大举行。作为全国高校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武术赛事,本次大赛吸引了全国241所高校的2000余名运动员同台竞技。山东理工大学公共体育教学部教师刘洋带领音乐学院表演2201班屠晓雨、武梦珂同学奋勇拼搏,分别斩获女子甲组象形拳、主动健康养生功法——蛇拳经络功两枚金牌,以实力彰显学校“体育+”融合育人的丰硕成果,诠释以体育人的深刻内涵。

image.png

传统与创新并辉,双金闪耀津门赛场

image.png

图为屠晓雨比赛中

在女子甲组象形拳赛场,屠晓雨以一套行云流水的螳螂拳惊艳全场。作为中国传统象形拳的代表,螳螂拳讲究刚柔并济、内外合一,其“七星步”步法灵动多变,攻防兼备。比赛中,屠晓雨将螳螂的刚猛与灵动演绎得淋漓尽致,高难度腾空动作后稳稳落地,整套动作一气呵成,最终以8.64分的高分摘得桂冠,现场掌声雷动。

image.png

  图为武梦珂比赛中

同日,在新增设的主动健康养生功法赛场,武梦珂的蛇拳经络功表演同样令人瞩目。该项目融合传统经络养生智慧与武术技法,动作柔和舒缓却暗藏力道,既体现了“主动健康”的现代理念,又传承了中华传统养生文化。武梦珂凭借精准的招式衔接、沉稳的气韵展现,以优异成绩斩获金牌,成为赛事新增项目中的亮眼新星。

匠心培育铸佳绩,“体育+”融合赋能成长

两枚金牌的背后,是山东理工大学“六融六促”育人体系的生动实践。作为指导教师,刘洋老师深耕“教学+科研+实践”融合育人模式,将体育学院“六融六促”行动方案中的“教学与科研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理念贯穿于日常训练中。

屠晓雨的夺冠之路,是“体育+思政”的鲜活注脚。为精进螳螂拳技艺,她每日清晨便投入基本功训练,夜晚仍钻研动作细节,即便训练中受伤也从未退缩。这份“跌倒是起点,坚持是答案”的韧劲,正是学校“体育+思政”育人中“中华体育精神”的生动体现——通过武术训练锤炼学生坚韧品格,让拼搏精神成为青春底色。

武梦珂在蛇拳经络功项目中的突破,则彰显了“体育+文化+健康”的融合创新。作为赛事新增的健身养生功法项目,蛇拳经络功既承载着传统武术与中医养生的文化底蕴,又契合当代大学生对身心健康的追求。这与学校“新兴体育项目与传统体育项目融合”举措高度契合,通过开设特色课程、搭建赛事平台,让学生在传承文化中践行“主动健康”理念。

以体育人育新质,融合发展树标杆

此次双金荣耀,是山东理工大学“以体育人”育人成果的集中展现。近年来,学校体育学院以“六融六促”行动方案为引领,通过“体育+”多元融合模式,构建起特色育人体系:“体育+课程”推动武术等传统项目进校园,将象形拳、养生功法纳入公共体育课程与社团活动,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无缝衔接;“体育+科研”鼓励教师将训练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刘洋团队研发的“传统武术技法与现代体能训练融合”课题,已应用于日常教学;“体育+文化”则深挖武术中的民族精神,让学生在一招一式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image.png

“武术不仅是技艺的比拼,更是精神的传承。”刘洋老师表示,两位同学的成绩印证了“体育育人”的深层价值——通过体育训练,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意志力与文化自信,让他们在赛场之外更能以“坚韧、精进、传承”的姿态成长。

本次赛事中,山东理工大学学子的亮眼表现,不仅展现了山东理工大学在传统武术与新兴养生功法领域的育人实力,更以“体育+”融合发展的实践,为高校体育育人提供了可借鉴的“山理工方案”。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体育与教育、文化、健康的融合,让以体育人的种子在更多学子心中生根发芽,助力青春力量托举强国梦想。


撰稿:曹绪亮 郭涛 刘洋

审核:张凯杰

编审:韩 

总审:曹绪亮

版权所有 © 山东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