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我院教师宋杰教授在《经济日报》发表了理论文章《以新课标推进人才培养三大转型 致力打造体育教育典范》,在教育界和体育领域引起广泛关注。
体育教育,不止于强健体魄,更关乎人格塑造与未来竞争力。在新课标全面铺开之际,宋杰教授指出,这为体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他洞察趋势,直击核心,提出推动体育人才培养实现“三大关键转型”。培养理念转型:坚决摒弃传统的单纯体育技能传授模式,转向聚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着力锤炼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卓越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综合素养,让体育成为铸就健全人格的核心力量;教学模式转型:突破单一课堂教学的局限,倡导教学模式的多元化革新,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大力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与活动,充分点燃学生内心深处参与体育运动的持久热情,让体育课堂焕发蓬勃生机;评价体系转型:彻底改变过去“唯结果论”的片面评价方式,科学构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紧密结合的全新体系,实现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与成长轨迹的全面、动态评估,让每一次努力都被看见,让成长过程充满激励。
宋杰教授强调,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学校应优化体育课程设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教育资源;社会力量要积极参与,开放更多体育场馆设施,举办各类体育赛事,为学生搭建广阔的体育实践平台;家长需树立科学教育观,高度重视孩子体育习惯养成,鼓励积极参与,让运动融入日常生活。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
作为山东省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宋杰教授长期致力于体育教育教学研究,此前已主持完成3项山东省教改项目,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项,在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领域均有着深厚的积累。此次在《经济日报》发表理论文章,不仅体现了宋杰教授在体育教育领域的学术造诣,更为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对推动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始终将教师学术研究置于学院发展的核心地位,大力倡导并全力支持教师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前沿,探索关键性问题。展望未来,学院将持续赋能教师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深度激发创新活力,加速推动研究成果向教育实践转化,为体育教育事业贡献更具前瞻性的智慧与更坚实的实践力量,有力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水平实现内涵式提升与跨越式发展。
撰稿:宋杰 李诵阳
审核:张凯杰
编审:李诵阳
总审:曹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