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体育人

保研秘籍 | 出彩体育人的保研之路~

勤学善思,他们眼里有光

勇担工作,他们肩上有责

执著逐梦,他们心里有火

笃行拓新,他们脚下有路

 

在这份激动背后

是保研er日复一日的辛苦付出与不断攀登

他们的保研路上

有怎样的故事与心声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徐锦华 华南师范大学

 


个人简介

 

体教1903班团支书,中共党员,现任辅导员助理。

学习刻苦钻研,认真努力,自入学以来各学年综测成绩均位于专业第一,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及校一等奖学金,曾获“山东省优秀学生”、学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发表学术论文4篇。累积获得国家级奖项1项,市校级奖项20余项。

 

个人寄语

 

1、大道行思,实干笃行

学会自我反思,对自身情况有清晰的认知,发现自己不足的同时也要努力克服,时刻反思自己的薄弱点,并制定计划克服它。

2、明确规划,行且致远

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要做好规划,制作任务清单,确保高效且清晰的完成各任务,不断鞭策自己,使自己有紧迫性。

 

 

张竹箐 东北大学

 


个人简介

 

体教1903班学生,中共预备党员,曾任辅导员助理、院学生会宣传委员会主任、易班部负责人

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获得学校奖学金,曾获“优秀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三篇。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在校“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主持项目获得校级金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项目多次获得校级银奖、铜奖,曾获得学校“科技活动单项奖”、“科技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个人寄语

 

1、明确规划,事半功倍

挑战的前提是在最合适的范围之内,不要立太难的flag,要制定合理的目标,比如一天背80个单词觉得压力太大,那就换成每天50个,等到习惯了再慢慢加量。

2、足履实地,行方致远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要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小事,保证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稳中求进。

 

尚福龙 苏州大学

 


个人简介

 

体教1901班学生,曾任山东理工大学学生会文体部负责人、体育学院社团联合会主席。

学习成绩优异,前三学年智育和综合测评在专业前茅,连续三年获学校奖学金,现被推免至苏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工作上认真负责,曾于2021年通过选拔前往淄博市体育局进行挂职实习,曾荣获山东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大学生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发表学术论文3篇,累计获得省级奖励3项。


个人寄语


1、认真听讲,及时巩固

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一定要上课认真听讲,紧跟老师思路,遇到不懂或困惑的问题多向老师请教,课后及时整理笔记,并定期复习加深记忆。

2、做好规划,事半功倍

学习、工作、生活中很多事往往会让我们应接不暇,如果没有规划,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每天处于各种忙乱之中。

 

 

李培昊 北京体育大学

 


个人简介

 

 

运动1902班学生,共青团员,现任山东理工大学学生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曾任山东理工大学学生会宣传部负责人。

学习成绩优异,本科前三年智育成绩专业排名第二,曾连续两年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积极投身学生工作,曾获“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专业素质过硬,国家二级足球运动员,曾获“淄博市青年运动会足球高校组”第二名。本科阶段累积获得校、市级奖励30余次。

 

个人寄语


1、规划先行,珍惜当下

在各类考试之前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比如对于考研复习,复习计划分解成英语、政治、专业课三个模块,我们需要整理出一个时间轴,明确每个月的学习目标,再根据自身习惯,考试时间等,把每月计划分解成每日计划。做计划完成简单,按部就班完成难,经常出现“间接性奋发图强,持续性混吃等死”的情况,强制自己每天完成制定任务是重中之重。

2、理论为主,技能为辅

对于考研来说,理论知识是核心,课本内容不能死记硬背,充分的理解才能做到应用自如。而在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注重专业技能的练习,可以提前了解报考学校往年复试安排,提前准备专业技能,相比于初试结束后再开始会更加得心应手。对于技能的练习也有助于对专业课知识的理解,形象记忆,融会贯通。并且学习之余的体育运动也有利于身体健康,使自己精神饱满对待高强度的复习。

3、攻坚克难,持之以恒

万事开头难,尤其是在一知半解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这就需要让自己静下心来,找老师解答或者观看相关课程的慕课。今日事今日毕,不要把问题留到第二天。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拼的就是谁能够走到最后,黎明前最黑暗,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一定可以取得理想的结果。

 

 

勇立潮头砥砺迎风

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他们初心不改始终如一

他们步履不停一路奋斗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

让我们在学习榜样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最终成就更好的自己


版权所有 © 山东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