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班级导师工作大纲
为进一步推动班级导师制的全面落实,让班级导师找准角色定位,把握工作原则,明确职责与任务,熟悉常用工作手段与方法,处理好与辅导员的关系,厘清学业指导与思想引导、发展指导、班级建设各项职责之间的关系,使班级导师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特制订本工作大纲。
一、总则
(一)实施班级导师制的意义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班级导师制是从专职任课教师中选拔出优秀骨干,以在班级中开展学风建设和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为工作重点,进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养成、综合素质等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制度,是实施个性化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实施班级导师制度,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实施班级导师制度可以使参与教师很好地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经师”与“人师”相统一,对于班级导师进一步提升自身价值、拓展服务渠道、促进自身成长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二)班级导师的角色定位
班级导师是大学生学业上的导师,生活中的益友,成长发展的引路人。在实际工作中,班级导师要做到准确自我定位、发挥角色作用,在专业学习上严格要求每一名学生,在成长发展中精心指导每一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努力与辅导员形成工作合力,实现任课教师、班级导师、知心朋友等多种角色的融合统一。在具体工作中,班级导师重在“导”而不是“管”,要注重通过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无私的仁爱之心来感化引导学生,努力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班级导师重在“专”而不是“全”,要抓住在班级中开展学风建设和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这一工作重点。对班级其它工作,一方面要努力通过以学风带班风的形式辐射带动,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班级辅导员的协调配合,及时沟通,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对学生成长而言,要以指导学生专业学习为基点,努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班级导师的工作原则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提升,这就要求班级导师在工作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规划,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规划意识和主动性、积极性;要着重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内外部条件去发展自身,具备专业学习的能力和把握职业发展的能力;要着重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使学生能够做到和谐发展,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的、能动的状态之中,从而推动学习活动的进行和学习目标的实现。
2.依法依规依纪开展工作
依法治教、依法执教是教育界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对班级导师来说就是要依法依规依纪开展工作,努力把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自觉置于有关法规制度的框架之中。班级导师在工作中首先要认真学习《教育法》《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国家层面的法律规范,以及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所规定的“红七条”等纪律要求,努力做到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熟悉熟知学校关于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以及转专业办法、选课办法、学籍管理规定、考务规定等在内的各种学习管理制度和其它相关制度,并能够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开展班级导师工作。
3.以学业指导为工作重点
班级导师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学业指导这个重点,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学业指导包括学风建设和专业指导两个方面,班级导师首先要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班级学风建设和学生专业指导的工作上来,以良好学风带动优良班风的形成,进而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其次要协调好学业指导与思想引导、发展指导和班级建设的关系,做到“主辅协调”,力争创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
4.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认知与实践是开展学习活动的两种基本手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班级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认知教育与行为训练的统一协调,使广大学生能够自觉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首先在专业学习上要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教育学生不但要学好理论知识,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更要“学以致用”,积极参与实验实习、科技创新等活动。其次在道德修养上要教育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引导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更要努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帮助他人、奉献集体,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主要职责与任务
(一)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高校的永恒主题和系统工程,学生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学风建设则是这一工程的基础组成部分。因此,班级导师作为专业领路人和指导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学风建设工作。
1.激发学习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是推动学风建设的根本所在。一是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学。班级导师要引导学生尤其是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将回报父母、个人发展等个人梦想与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二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什么。班级导师要让学生尤其是新生认识到,大学不仅是为了获取一纸文凭,还要在学好自己专业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充分准备。三是要让学生明确怎么学。班级导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努力克服拖延应付、不思进取的心态,不断趋近和完善学习目标。
2.维护学习秩序
建立和维护正常的学习秩序是学风建设的基本保障。班级导师要在学生入校之初即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秩序,同时要做到持之以恒。一是强化课堂纪律建设,通过加强考勤、提升课堂吸引力等途径,减少或杜绝逃课、旷课、上课玩手机、作业抄袭等现象;二是建立低年级学生集中晚自习制度,通过班级管理制度的约束作用,帮助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强化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尤其是关于学生请销假、考勤、考试等方面的相关规定,要让广大学生熟知、牢记,经常提醒并严格执行;四要高度重视电脑、手机的普及和校园网络设施的便捷对正常学习秩序的干扰和冲击,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科学健康地上网。
3.开展学习活动
指导班级学生围绕专业学习发展和个人素质能力提升开展学习活动,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活动,围绕专业发展前沿和前景,班级导师可以通过组织专题班会、学习沙龙等形式,让学生达成思想共识,强化学习意识。二是开展班级学习目标达成活动,不定期推选各类学习典型进行经验交流活动,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积极开展自主期中测试、班内学习竞赛等活动,督促学生增加学习投入,鞭策学生查漏补缺。三是开展实践能力提升活动,发挥班级导师专业优势,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竞赛和科技创新等实践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用结合,通过专业实践活动检验学习效果。
4.培育学术诚信
培育学术诚信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有效途径。一要加强以学术诚信为重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针对现实生活中作业抄袭、论文造假、考试舞弊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班级导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切实改变“重知识和技能传授、轻道德和素质教育”的跛行局面;二要严抓考风考纪,明确告知学生学校、学院关于考风考纪的相关规定,通过组织专题班会、开展警示教育等方式帮助学生增强考试作弊等违纪行为的“红线意识”,同时为学习困难学生和因考试作弊受处分的学生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帮助;三要身体力行、以身示范,以自身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学术要求,影响和带动班级学生将诚实守信贯穿到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
5.开展效果评估
根据班级学生学习状况或考试成绩,定期开展学习效果分析,是检验学风建设成效的重要依据。一方面班级导师平时要注意收集班级学生对于专业学习、教师授课等方面的相关信息,指导班级学生邀请专业课老师开展师生沟通和讲解分析,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和专业成绩。另一方面,针对每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班级导师要指导班级学生做全面的成绩分析,既要做班级整体与平行班级成绩的比较,又要关注个别学生的成绩情况,通过做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总结好的做法经验,巩固班级学风建设成果。
(二)专业指导
班级导师要发挥学业所长,从专业入手,深刻把握专业特点和发展趋势,结合自己专业学习成长经历,给予学生有效的专业指导,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奠基人和领路人。
1.专业认识引导
正确的专业认识在大学新生完成从高中到大学阶段的转变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针对多数学生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多或者不正确带来的迷茫感、失落感,班级导师要配合学院做好新生专业认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学院和专业的基本现状、发展趋势,在入学教育期间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告知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结构、教学计划、就业前景等,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告知学生学校有关转专业、学籍管理等规章制度,为确实愿意转专业的学生提供帮助。
2.专业思想巩固
在引导学生提高专业认识的基础上,班级导师要结合学院特色和专业特点制定专业思想教育方案,进一步巩固学生专业思想。一方面,通过学科专业介绍等,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趋势、学科前沿问题和社会需求,把握未来专业培养的目标和专业课程的层次设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热爱本专业;另一方面,通过统计汇总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工作现状,组织邀请本专业校友回校与在校生交流等,帮助学生增强专业信心与兴趣,不断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
3.专业发展规划
班级导师应结合专业发展趋势,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要根据专业发展要求和社会需求,结合学生学习基础和个人志趣,指导学生设计专业特色发展道路和成才方向,围绕考研深造、就业创业、出国提升等确立近期学习计划或中长期发展目标,帮助他们制定明晰的专业发展规划,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鉴于学生专业目标的不确定性特点,班级导师要注意及时引导,随时指导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对规划进行调整和修正,以更契合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
4.专业学习指导
班级导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学科优势,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核心,指导学生制定中长期学习计划。结合自身专业成长经历,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注意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学生会学习、爱学习。同时,班级导师还要熟悉掌握学校有关选课、考试管理规定,指导学生及时合理选课、选专业方向、科学安排学习进程;积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鼓励指导学生做好专业见习、实习;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寻找专业学习症结,提出改进建议,对所授课程不及格的学生给予学业帮扶。
5.专业能力提升
班级导师应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融合,通过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多种渠道不断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让学生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班级导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优秀学生成立科研小组、兴趣探索小组、社会实践小组,发挥自己在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将自己主持或参与的课题介绍给学生,并把学有余力的学生吸纳到课题组中来。鼓励并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立项、创新训练、学科竞赛等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
三、常用工作手段与方法
(一)手段
1.召开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教育者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以会议形式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主题班会能有效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均能发挥重要作用。班级导师应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发展需求,围绕大学生活适应、学习能力提升、诚信考试、职业生涯规划等主题召开班会,剖析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技能,不断加强学风、班风建设。在内容安排上,应在考虑学生不同年级、不同需求的基础上,保证主题班会整体内容的计划性、连贯性,在形式上既可以采取讲授也可采取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进行。
2.举办专题讲座
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学业情况、现实问题,班级导师可邀请院内外或校内外专家学者为学生举行学术讲座、专题辅导等,充分发挥授课教师的专长,针对学生的学习疑惑,更加透彻地讲解教学内容,有效提升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并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也可邀请高年级或同年级优秀大学生就学习方法、就业考研、创新创业等主题对本班学生开展朋辈交流。由于在年龄、价值观、经验、情感体验、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近似,朋辈交流研讨的方式对大学生中存在问题的干预、引导和介入更为自然,也更易于学生接受。班级导师用好专题讲座的关键是要提前谋划切实符合学生需求和实际情况的主题,并选择好主讲或交流嘉宾。
3.开展谈心谈话
谈心谈话是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交流沟通方式之一,是班级导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手段。谈心谈话既有助于增进班级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班级导师应按照谈心制度的要求,每学期与一定数量学生进行谈心谈话。班级导师谈心谈话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既可以通过约定谈话时间、谈话地点、谈话主题的正式约谈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宿舍走访、QQ、微信、微博、飞信等多种方式灵活进行。在谈心谈话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以及成长发展中的困惑和烦恼等情况,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要注意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
4.利用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已成为青年学生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能否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起与之交流沟通的渠道,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育引导的频度和效度。班级导师可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的及时性、便利性,开展微阅读、微展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活动,加强平台文化建设,传播网络正能量,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有兴趣、有能力的老师也可通过建设网络公众号、QQ空间、微信朋友圈、个人微博等多种方式,加强个人网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影响力,给学生以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班级导师在开展工作时一定要明确网络平台是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要充分利用但不可过分依赖。
5.依靠学生骨干
学生骨干包括各级团学组织中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联系普通学生和教师的桥梁与纽带,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力量。班级导师在开展学风建设活动中要充分信任学生骨干,注意发挥他们的组织实施和带头示范作用,力争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除了在各级学生组织中担任学生干部职务的骨干之外,班级导师还要注意发挥在班级非正式群体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领袖的作用。班级导师对学生骨干的使用既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注意关心培养,在安排布置具体工作时,既要提出目标要求,又要指出方法措施。
(二)方法
1.渗透式教育法
渗透式教育法是教育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受教育者可以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影响的方法。班级导师就是要发挥自身优势,在课堂教学、解疑答惑、学习指导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努力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注意的是渗透式教育是隐性的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思想注意力倾向于教师含而不露的意图之中,班级导师需要想方设法淡化教育痕迹,但绝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随心所欲,在实施之初就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严密的计划和组织,以收到育人实效。
2.陶冶式教育法
陶冶式教育法即营造一个健康、乐观、向上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使人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思想道德熏陶的方法,简单说就是要寓教于景、寓教于情、寓教于乐。班级导师应注重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学习竞赛、科技创新、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着力培育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风,形成“德业双修,学而不厌”的学风,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学习动力不断增强,成才愿望愈发强烈,努力成长为素质高、基础厚、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陶冶式教育法要求班级导师在积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参与学风、班风建设,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要注意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将外在环境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
3.实践育人法
实践育人法是指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围绕教育教学活动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来提升育人效果的教育方法。班级导师应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开展以学生学业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课外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班级导师组织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应以学科专业内容为基础,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参与技术改造、工艺革新、先进文化传播等,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
4.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也叫典型教育法,是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用他们的高尚品德、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受教育者,促使其提高思想认识、自觉向榜样看齐的教育方法。班级导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对班级、学院乃至学校中涌现出的各种学生典型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展示,做到发现榜样、树立榜样、宣传榜样、推广榜样,引导学生自觉向榜样看齐,激励鞭策学生奋发向上。班级导师自身也是学生的榜样,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表现出应有的举止风范,时刻注意自己所肩负的教书育人的重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5.分类指导法
分类指导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等,制定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教育方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问题,从而提高教育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班级导师应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征、学习习惯、发展目标等个体特征,从实际出发,在教给学生共性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注意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对不同学生给予有针对性地指导,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班级导师应注意所带学生的年级特点,对大一学生重点进行专业认识引导、专业思想巩固和专业学习指导,对大二学生重点进行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能力提升。班级导师还要注意区分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对学业困难的学生要针对其个体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在与辅导员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通过助学金、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帮助其减轻经济压力,并鼓励其自强自立;对心理困扰的学生要积极关注,并向辅导员反映,确实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联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于网络成瘾的学生要注意发挥学生骨干、寝室同学的带动作用,引导学生将更多地精力放在完成学业上。
四、重点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班级导师与辅导员的关系
辅导员和班级导师都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两者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际工作中,班级导师与辅导员既要各展所长又要相互配合,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级导师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以学风建设、专业指导为重点,将课堂育人与课外育人相结合,不断提升育人能力,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辅导员要转变工作理念,深刻领会学校实施班级导师制的精神实质,主动支持、配合班级导师开展工作,为班级导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班级导师和辅导员要按照建立联席制度的要求,就学生教育、管理等问题及时沟通,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不断推进工作深入开展。
(二)学业指导职责与思想引导、发展指导、班级建设各项职责的关系
学业指导是班级导师工作的核心职责,思想引导、发展指导、班级建设是班级导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导师要处理好四者之间的关系。
1.学业指导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为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生发展的导航仪,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没有正确的价值引导,学业指导就失去了正确的方向。班级导师作为学生的学习导师和人生导师要做到教书与育人并重,要善于挖掘知识传授中深刻的思想性内容,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
2.学业指导要以科学的发展指导为统领
学业发展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和前提,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是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的根本目的,离开了学生的成长发展,学业指导也就失去了意义。班级导师要立意高远,着眼未来,将学生的学业指导与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目标和发展方向,在指导学生学业的同时,指导学生在道德品行、人格修养、心理素质、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方面获得较好的发展,提升学生适应未来职业要求的素质和能力。
3.学业指导要以良好的班级建设为保障
班级导师将对学生的引导建立在学业指导的基础上,有利于在学生中形成求真务实的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能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对良好班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基础和促进作用。班级建设不仅包括学风建设,还包括每位学生的精神面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班级共同建设目标等多个方面。班级导师应注重加强班级建设,指导班干部在确立班级目标,培育先进典型,强化行为规范等方面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努力建设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风,进而对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思想认识等起到重要的陶冶和提升作用。